更新时间:2022.12.22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为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各种医疗行为过程中,由于违反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在医疗程序上;或者医疗用药过失给患者造成生命和健康损害时,在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之间产生的赔偿债权债务关系。
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医疗损害责任的种类: 1、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从事病情的检验、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措施的执行,病情发展过程的追踪,以及术后照护等医疗行为,不符合当时既存的医疗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的过失行为,医疗机构所
发生医疗事故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患者有过错的,如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等情形,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的类型如下: 1、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医疗机构一方认为自己不存在医疗过失,须自己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否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其他损害责任。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中责任的认定: 1、医疗纠纷赔偿的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必须有过失。 3、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