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8
前罪被判缓刑,不可以构成累犯。累犯是指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而被判处缓刑的,不属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赦免。
构成决水罪的四个条件包括,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安全;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以下条件会构成决水罪: 1.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为故意; 3.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 4.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
以下要素会构成决水罪: 1、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2、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3、行为人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决水罪的四个构成条件是,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安全;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有: 1、过失爆炸罪。 2、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3、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4、失火罪。 5、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6、过失决水罪。 7、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8、过失损毁文物罪。 9、过失致人死亡罪。 10
构成决水罪的条件分别有:客体是公共安全;主体是满十六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决水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构成决水罪需要满足的条件分别是:客体要件是公共安全;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决水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主体要件是满十六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决水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主观要件是故意的心态
只是假想进行犯罪活动而没有实施的,并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假想犯罪后并且实施犯罪活动的,就会构成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而言,交通事故属于过失犯罪,但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要根据具体规定。 特殊情况下,如交通肇事逃逸等,属于故意犯罪,必须要负刑事责任。
构成过失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行为人必须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即年满16周岁以上,并且精神正常; (2)实施了某种不该实施的行为; (3)主观上存在过失; (4)客观上必须是造成了严重的而不是一般的危害结果。按照这些条件,未满16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几个,分别是:1、犯罪主体年龄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有正确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犯罪主观方面存在过失;3、犯罪人客观方面实施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4、犯罪人的行为侵犯了社会保护的法益。过失犯罪有过于自信
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过失致人重伤的才能以犯罪论处,如因过失致人轻伤的,则不能以刑事案件论处。但此时,还是需要对伤者进行一定的民事赔偿。通常会按照民事侵权来处理。根据相关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