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5
精准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特点是: 1、犯罪主体多为乡村组织成员; 2、犯罪多为共同犯罪; 3、作案手段多为虚报、冒领; 4、案件涉及多种项目补贴。
1、贪污受贿多 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2010年审结的贪污贿赂案占同期总数的84%;其次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 2、涉及领域广 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务犯罪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职务犯罪现象严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的特征: (一)犯罪动机的伪装性。 (二)谋略上的合法性。 (三)占有上的贪婪性。 (四)对社会腐蚀危害性。职务犯罪的危害: (一)动摇国家政权的根基。 (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危害国家政权的法治基础。 (三)职务犯罪对政府现代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的主要罪名有: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职务犯罪特征: 1、犯罪动机的
民政部门职务犯罪特点: (一)主体固定:民政部门职务犯罪人员绝大多数是民政部门的中层干部、基层民政办主任、会计。 (二)手段简单:一般采用虚列、冒领、截留等手段。 (三)隐瞒政策:利用优抚对象不熟悉或不知晓国家优抚政策而截留、侵吞各类优抚金
职务侵占罪的共犯情节:两名以上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或者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单位的财产,数额较大的。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务犯罪的特点如下: 1、案件发生地广,涉及各个领域。涉案范围扩大,行业增多,职务犯罪涉及社会管理及相关行业各个领域,腐败案件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2、发案人数呈上升趋势,大案要案增多; 3、窝案,串案犯罪形式显著。职务犯罪往往发生在相关岗位
我国犯罪构成特点包括: 1、犯罪构成是主体、客体以及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2、犯罪构成是违法性与有责性的法律标志; 3、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 4、犯罪构成是决定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事实特征。
我国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有: (1)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主观要件为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客体为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客观要件为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
职务犯罪的特征:犯罪动机的伪装性、占有上的贪婪性、对社会腐蚀危害性。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