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2
行为人持枪抢劫的,构成抢劫罪,且属于法定情形中的加重情节,依法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持枪抢劫”,是指行为人使用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持有、佩带的枪支进行抢劫的行为。
抢夺弹药罪的构成要件有: 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主体是满十六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观上表现为对弹药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弹药抢走的行为;主观上是故意。
抢劫罪可以减刑的情形有: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 确有悔改表现是认罪服法;认罪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立功表现是检举、揭发监狱内外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
关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如下: 1、入户抢劫; 2、抢劫公共交通工具;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造成重伤、死亡; 6、冒充军警抢劫; 7、持枪抢劫;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抢劫罪的加重情节有: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
区别: 1、抢劫罪和抢夺罪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抢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财产权利,不要求使用暴力。 3、抢夺罪有数额要求,抢劫罪没有数额限制。 4、抢劫罪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抢夺罪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量刑: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有的抢劫案件中涉及到的人员可能不仅只有一个这种情况,可能会涉及到团伙作案的问题,抢劫案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属于抢劫罪,要考虑到是否满足构成要件。
强迫交易罪和抢劫罪的区分,主要应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1.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是否存在特定的交易 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者威胁手段并当场取得财物的行为,除可能构成抢劫罪外,还有可能构成强迫交易罪。此时,区分强迫交易罪与抢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抢劫罪是“当场”,而敲诈勒索没有这个要素,抢劫罪强调暴力胁迫与财物转移占有之间的时间联系紧密,敲诈勒索则不强调这一点; 第二、抢劫罪其中涉及“暴力”手段,而敲诈勒索则一定不能有直接暴力手段,否则就是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同属于侵犯财产罪。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精神强制方法,使行为人交出财物。于是,从两罪的客观方面表现来看,敲诈勒索罪的威胁、要挟方法与抢劫罪的胁迫方法,同属精神强制方法,因此必须注意区分他们的界限。二者的区别在于,抢
传销活动罪与抢劫罪在客体以及主观方面的不同如下:客体不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客体为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而抢劫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主观方面不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牟
1、抢劫罪主观故意表现为以暴力方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寻衅滋事罪主观故意表现为公然扰乱社会秩序; 2、抢劫罪客观行为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抢走财物。寻衅滋事罪客观行为表现为无事生非等; 3、抢劫罪侵害的是公私财产权。寻衅滋事罪侵害的主要是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