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9
首先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是生效的判决、裁定。其次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手段必须是暴力、威胁,这是宪法规定的犯罪所不具备的。一般认为,对执行人使用暴力的目的是阻碍判决、裁定的执行。因此对拒不执行判决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区别主要是主体不同和犯罪对象不同。妨害公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妨害公务罪指向的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指向的对象
妨害公务罪的判刑规则:应由法院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妨害公务罪,又称“阻碍执行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
对于涉嫌构成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处罚的情形包括当事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以及犯罪中止的情形等。《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妨害公务罪可以减轻处罚的情形如下: 1.犯罪人是特殊主体,如未成年人犯罪、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2.存在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 3.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对于妨害公务罪,人民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构成妨害公务罪的行为主要包括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等行为。构成本罪的,应承担本罪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妨害公务罪的判刑标准为:如若采取暴力、威胁等的手段,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执行职务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其中,公务的判断标准为国家公务,若该执行公务的人非国家工作人员,但若从事公务,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前罪主体是具有执行判决、裁定的义务人;后罪的主体则是一般主体。客观方面不同:后罪通常是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罪则不以此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