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2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企业应该在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需要双方依法协商达成一致,在合同中约定劳动期限、工作内容、休息休假等重要的事项,并共同在合同上签字盖章。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首先应该注意合同规定的内容是否与面试时告知的内容一致,不一致的,可以拒签签订;其次注意合同中是否有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等相关必备内容。最后劳动合同文本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当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了可以解除;当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出现了法定的解除情形时双方都有权解除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在未取得毕业证书之前不属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的订立如下: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合同主要事项达成一致; 2、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 4、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能获得以下补偿:与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劳动关系的,自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主张违法解除双倍的经济
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下列误区: 1、临时工是要签劳动合同的。其实,临时工是我国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与固定工相对应的概念。 《劳动法》颁布实施后,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都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试用期内也要签正式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者
单位应在用工的同时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并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