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8
故意杀人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的人或者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
故意杀人罪中谋杀成立能判死刑,前提条件是罪行极其严重的;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行为人训练宠物,将其作为杀人工具杀害他人的,行为人是间接正犯,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是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从而造成动物杀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
故意杀人罪不是行为犯,而是属于结果犯。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如果由于其意志以外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不是结果犯。具有故意杀人的故意并实施了杀人行为,即使未将受害人杀死,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
不作为的安乐死不犯罪,但是作为方式的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可判死刑。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理论上不可以判缓刑。因为缓刑只能适用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杀人罪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过失杀人不属于民事诉讼,应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情节较轻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杀人属于刑事案件,应该由检察院提起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故意杀人罪可能判死刑的情节如下: 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 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 3、出于狭隘心理,为泄愤、嫉妒、报复他人,消除对手
故意杀人罪可能判死刑的情节: 1、为逃避履行义务,故意杀死权利人的; 2、长期横行霸道、作恶乡里的,如村霸、路霸杀人等; 3、出于狭隘心理,为泄愤、嫉妒、报复他人,消除对手而杀人的; 4、犯罪集团或团伙杀人案中的主犯; 5、栽赃、嫁祸于他人
未成年杀人属不属于犯罪视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