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7
配偶患有精神病离婚,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起诉离婚,否则精神病人起诉离婚的,需要先变更监护人,再通过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诉讼离婚。
当事人可以依法跟有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协商离婚,也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其清醒的时候进行离婚诉讼;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参加离婚诉讼。
精神病患者离婚,法院一般会把子女判给对方,因为精神病人在法律上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没有控制能力和辨认能力,自己不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抚养子女也有一定困难。
精神病离婚的条件是: 1、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可以协议离婚,需要双方都同意离婚,然后在意识清醒的时候去办理离婚手续; 2、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另一方只能去法院起诉离婚,并且起诉离婚的时候自己不能是配偶的监护人。
婚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只能通过诉讼方式离婚。因为配偶是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离婚之前应当先变更监护人,之后再提起离婚诉讼。 想要离婚的一方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和起诉状及副本去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审理认为夫妻感情破裂的,调解
婚后可以和精神病离婚,但是只能诉讼离婚,因为协议离婚需要双方自愿离婚,但是精神病人所作出的行为属于无效或可撤销,所以是不能协议离婚的。如果一方在婚前有精神病进行隐瞒,在婚后也不能治愈的,可以请求撤销婚姻。
精神病人离婚可以采取诉讼离婚或者协议离婚的方式。诉讼离婚是指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行为。协议离婚是指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的行为。
精神病人离婚可以采取诉讼离婚或者协议离婚的方式。诉讼离婚是指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行为。协议离婚是指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的行为。
首先,夫妻离婚,一方是精神病人的,不能协议离婚,只能诉讼离婚。 其次,诉讼离婚时,若离婚诉讼的原告为精神病人的,从程序上讲,应当先经过特别程序确认其民事行为能力并变更监护人。 若离婚诉讼的被告为精神病人的,一般由其近亲属作为代理人,或由人民
丈夫患有精神病离婚财产的分割方式:如果夫妻之间有约定的,则依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的,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共同财产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
离婚精神病一般不予赔偿,只是一方给付经济帮助款项或财产,根据当事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当地的生活水准,如负有给付人在经济上确有困难,可对一次性给付款项采取分期偿付的方式,给付一定的财产可以是财产的使用权或者是财产的所有权。具体确定的标准法律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