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0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定权利义务的依据;劳动合同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劳动合同是劳动行政部门行使劳动监察权的
1.解除合同证明书一定要标明是对合同终止或者公司提出解除;2.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3.公司有劳动违法行为,可直接向公司的工商注册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处理或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解决。
一般的流程是公司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会提前了解员工续签合同的意愿,如果不满意待遇的话则需要进一步与公司协商。如果员工同意续签合同可以直接签订延续劳动合同协议书,如果待遇等条件与原劳动合同相差不大,可以直接将协议书附在劳动合同后,如果变动较大,
劳动合同到期后: 1、若劳动者跟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可以重新续约; 2、如果劳动者不想跟单位续约的话应该提前三十天告知用人单位; 3、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话应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
当事人需按下列规定来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签订,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除非全日制用工外,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签订;其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可以先收集证据,然后进行劳动仲裁。符合以下条件都可以作为证据。应聘登记表、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书、面试通知短信等。工作服、出入证、厂牌、工作证、技术认定证书、业证书年检记录等能够证明职务身份的证件。工资单、工资收入证明(需会计人员签名)、社
劳动合同没给协商或仲裁解决。 用人单位自订立劳务合同后,未向劳动者交付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或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交付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主体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合同当事人的一方必须是国家机关、企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期限;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其他事项。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仲裁。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应当包括下列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等信息;劳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工资社保待遇等。
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下: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职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患者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