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30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在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应当由人民法院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遇见网络诈骗: 1、保持冷静、确定损失。 2、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3、想尽办法、尽快止损。 4、搜集证据、妥善保存。 5、选择正确的报案地点。 6、如实反映案件情况。
协助网络犯罪将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网站泄露个人信息的法律后果:构成侵犯公民信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帮助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量刑为:当事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贩卖他人信息怎么判,需要根据情节进行确定。分别是: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犯公民个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
查询他人的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自然人依法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侵害,行为人未经允许查询他人个人信息的,属于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行为人应当对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行为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有
网络威胁别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是一般的恐吓威胁他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网上侮辱别人是否构成犯罪视情况而定: 1、情节轻微的,属于侵犯别人名誉权。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者赔偿损失; 2、但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侮辱、诽谤,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行为人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的,可以告。如果涉嫌诽谤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告诉,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还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如果构成名誉侵权的,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道歉或者赔偿。
倒卖个人信息,会面临刑事处罚如下: 1、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