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民事诉讼法律常识

民事诉讼法中居住地是怎样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2.08.20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以刑事案件成立为前提; 2.必须是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 3.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必须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4.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
律师普法
  • 如何确定民事诉讼法经常居住地
    如何确定民事诉讼法经常居住地

    确定民事诉讼法中经常居住地主要是依据: 1、在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暂住证明; 2、当地社区居委会提供的证明,出具证明信即可; 3、被告所在单位的工作年限证明。

    2020.06.08 213
  • 民事诉讼中法律规定离婚后取消居住权吗
    民事诉讼中法律规定离婚后取消居住权吗

    离婚并不是居住权消灭的情形,但如果离婚后房屋所有人和居住权人协商一致的,可以取消房屋居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的定义】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第三百六

    2021.04.27 96
  • 民事诉讼请求所在地法院是怎样规定的
    民事诉讼请求所在地法院是怎样规定的

    民事诉讼请求所在地法院的规定:按照案件级别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确定诉讼受理的法院。

    2020.03.07 120
专业问答
  • 《民法诉讼法》是怎样规定民事诉讼法的?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内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

    2021-06-29 15,340
  • 民事诉讼法关于被告住所地的规定是什么,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如何确定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

    2022-03-28 15,340
  • 刑事诉讼中的居住地是指什么地方

    《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民法上的居住地与经常居住地不同,居住地的成立不需要满足经常居住地的连续居住满一年的标准,但是仍需要居住到一定的合理期限,具体时间由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判断。

    2023-10-18 15,340
  • 离婚诉讼管辖法院是哪个,离婚诉讼中的经常居住地是怎么规定的

    一、《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

    2022-05-03 15,340
法律短视频
  • 民法典居住权规定有哪些 01:21
    民法典居住权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是指,当事人对他人住宅享有的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 首先,居住权的设立需要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该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姓名或名称和住所、住宅的具体位置、居住的条件和相关要求、居住权持续的期限以及产生争议时的解决

    6,688 2022.05.11
  •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 00:59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具体如下:1、诉讼费由原告预交,法院判决后,依判决书的判决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原告预交的诉讼费用在判决生效后,可以到法院财务部门办理退费手续。诉讼费用中案件的受理费,属于当事人应交纳的费用,而诉讼中的其他费用,那么

    7,237 2022.05.11
  • 地邻种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00:59
    地邻种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地邻种树,法律的规定如下:距离没有规定,但是如果确定邻居栽树行为已经给自己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供役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不动产,不得妨害地役权人行使权利。不动

    6,785 2022.04.17
民事诉讼法中居住地是怎样规定的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