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4
赡养协议与财产没有关系的,即使没有财产,当事人也需要履行赡养义务。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的义务,不赡养老人是违法行为。遗产继承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
不是的,赡养和继承遗产是两件事情。 我国法律规定,继承需要看遗嘱,有遗嘱指定继承人的,按遗嘱执行继承。无遗嘱的,按死者第一序列继承人,死者配偶,子女,父母,三方平分继承。规定不赡养老人的,可以少分,或不分遗产。
老人有工资,子女仍需要赡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此项义务不因父母有收入而有所免除。 赡养是指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应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照顾老年人
兄弟残疾不一定有赡养义务,如果兄弟残疾之后还是有生活能力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的不需要承担赡养义务,需要承担赡养义务的前提是兄弟残疾之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或者未成年,而哥哥或者姐姐有负担能力的,有赡养的义务。
丧失赡养能力一般指的是,有赡养义务的人没有经济能力承担赡养义务的情况。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经济上供养是指物质和金钱上的供给,用以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生活上照料是指对老年人的起居、饮食、睡眠、活动、安全、居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
一般来说,支付老人赡养费,是在老人无劳动能力或者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情况下。 但老人有工资收入,这点不足以证明老人生活就不困难,因而即使老人有收入,也不代表可以不给赡养费。
如果祖父母无其他子女赡养或其他子女无力赡养,则代位继承的有负担能力的成年孙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孙子女不需要承担赡养义务。 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代替被继承人子女的继承顺序,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