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在民事诉讼中,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继承人未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发生了不可抗力;或者法人或者法人组织终止,尚未确定其权利义务承受人的等。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包括:当事人应该收集好证据材料,在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内,向人民法院递交上书写好的起诉状,如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
当事人被行政处罚后,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如果被处罚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应在上述期限内向法院提出;如果是不服复议决定再起诉的,则可在十五日内向法院提出。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处罚后能进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启动是国家基于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当事人地位的不平等;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在检察机关,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在行政机关。而民事诉讼的启动是基于公民个人的起诉,具有较强的自愿性和平等性,举证责任一般原则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包括:原告是属于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以及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同时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需要有管辖权。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当事人应当在耽误法定期限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消除后,在十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
若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六个月内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并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证据材料;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在十五日内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