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0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即先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去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离婚诉讼通常应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起诉离婚的程序: 1.写好离婚起诉书。 2.准备诉讼离婚所需要的证据。 3.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离婚起诉书和证据。 4.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
1、如果是协议离婚,男女双方应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证; 2、如果是诉讼离婚,则是在被告所在地的法院办理; 3、法院生效的离婚判决书、调解书就可以当离婚证用(判决具有与离婚证同等的法律效力)。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在房屋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适用专属管辖的规定,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当事人可以向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债务人不是必须到庭的当事人。 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有以下几类: 1、离婚案件中的原、被告。 2、抚养、赡养等案件中负有义务的当事人。 3、其他案件中,不到庭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民工纠纷找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解决问题。劳动监察部门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发生合同纠纷,死刑涉嫌刑事犯罪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派出所,检察院或者法院报案,公安机关受理后,认为有犯罪事实的,立案调查处理。如果只是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存在具有隐瞒、虚构事实进行欺诈的瑕疵行为,不能以诈骗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可以按照
发生合同纠纷去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应当去合同约定的法院起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一般情况下,债务纠纷应向法院提供以下证据 1.身份证明; 2.证明债务存在的合同、收据、借据、欠据、协议、信件、电报; 3.债务人偿还欠款及利息的证据; 4.担保或者抵押的证明材料、债务转让的证明材料
债权债务纠纷进行诉讼的,首先原告需要准备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起诉状应当记明如下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民事纠纷诉讼有以下四个程序: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
民事诉讼有以下四个程序: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