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02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为所有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构成该罪,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2、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3、客体:交通运输的安全; 4、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 二、客观方
六种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
交通肇事行为不等于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
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交通肇事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同时,其家长或监护人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加以管教。
交通事故后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
交通肇事不一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必须要满足一定条件。交通肇事需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比如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或者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交通肇事罪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一般驾车逃跑,弃车逃跑、或者交通肇事后逃离现场的都是交通肇事逃逸。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