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22条之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
发生医疗纠纷可以有三种解决方式,即和解、调解和诉讼。 1、和解(协商解决)。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效力应予以认定。 2、调解(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介入)。 3、诉讼。在诉讼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应及时冷静下来,保存相关证据,然后看能否协商处理,无法协商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纠纷赔偿费用有: 1、医疗费赔偿; 2、误工费赔偿; 3、住院伙食补助费; 4、陪护费; 5、伤残生活补助费赔偿; 6、残疾用具费赔偿金额; 7、丧葬费赔偿金额; 8、被抚养人生活费; 9、交通费; 10、住宿费; 11、精神抚慰金。
1自行协商。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优选择,不仅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医院的声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2行政解决。卫生行政管理部
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可以先和医疗机构协商解决纠纷问题,协商不成的,患者可以请求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调解不成的,患者可以到法院起诉。或者患者不走以上步骤直接向法院起诉。
遇到医疗纠纷后,当事人不要惊慌,医务人员应该尽快安抚患方情绪,并将这一事实报告给负责人。医疗机构应该尽快与患方展开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报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1,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医疗纠纷协商指医患双方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就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案进行沟通、谈判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通常是医患双方就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关联性和各自的责任进行交涉,达成一致意见。协商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
医院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 1.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科室必须保管好病案,不得丢失、涂改、外借。 2.科主任对本科内出现的医疗纠纷负责,医疗纠纷出现后科主任首先负责接待投诉的病人或家属,了解投诉内容,进行调查。能够当时答复者,给予准确的解释。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