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7
疫情期间工厂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发工资。劳动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月工资不是实发工资,而是应发工资。应发工资是劳动者的月工资扣除社保费用、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和个税等税费后的工资,是职工实际拿到手的工资,与应发工资不一样。
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待遇由工伤职工所在的单位发放。《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疫情期间工资能按时发。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工伤职工工伤期间,单位应当给予员工跟原来工资一样的工资待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能超过12个月。但是如果有伤情严重又或者是情况特殊,停工留薪期可以适当延长。如果需要延长的话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
工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因意外伤害需要停工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如果是经过工伤认定的人员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来要求公司赔偿。有关工伤保险基金需要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二
工伤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支付的工资一般为发生工伤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