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9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公民权利、调整公私利、建立健全国家责任制度、规范国家权力等。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法律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法律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不适用缓刑条件有: 1、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对缓刑的适用条件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
国家赔偿的适用条件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国家赔偿的条件有:1、实施侵害的主体为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2、侵权行为必须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行使了职权;3、必须是对公民造成了损害,是已经发生,确实存在的损害事实;4、违法职权行为与公民
缓刑的适用条件有: 1.犯罪情节较轻; 2.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有悔罪表现; 5.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不适用于缓刑的情形: 1、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2、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缓刑的适用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一、损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二、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三、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四、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五、赔偿是法律规定的。
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等。
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方式主要是支付赔偿金,另外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除了这些之外,其余的都不属于国家赔偿的方式。消除影响,不属于赔偿方式,属于责任的一种承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