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9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 1、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2、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有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 3、客体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财产的所有权和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行为人实施诈骗的行为骗取银
1、首先,看是否具有法定的金融诈骗犯罪行为之一。金融诈骗犯罪都是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除了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外,刑法列举的实施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外)、有价证券和保险诈骗
共同贷款诈骗罪是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是由两人及以上进行的犯罪,且二人之间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彼此之间有意思联络,可以均是贷款诈骗罪的实行犯,也可以其中有主犯、从犯或者有具体分工。所有的成员都会对诈骗的结果负责,只是对量刑的判罚有所不同。
贷款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 1、诈骗数额仅限现金,不包括利息部分; 2、行为人有偿还贷款行为时,犯罪数额应以行为人实际未过归还的本金数额为依据认定; 3、犯罪成本不能扣除,均应计入诈骗数额。
符合下列情况认定构成贷款诈骗罪: 1.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
同时具备下列要件的,可确定为构成骗取贷款罪:即主体是申请贷款的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
一般情况下,行为人或者单位使用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或者对他人的犯罪事实知情不举并乘机进行敲诈勒索的,可以正确断定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相威胁或者其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财务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是:绑架罪和抢劫罪都是设施了相应的犯罪行为,而敲诈勒索罪只是以绑架他人和抢劫他人想威胁获取财物的
对贷款诈骗共同犯罪应这样定罪: 1、主犯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从犯犯此罪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借贷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 借贷式诈骗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 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
(1)贷款诈骗罪的诈骗数额的认定标准为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 A.诈骗数额仅限现金; B.诈骗数额不包括利息部分。 (2)犯罪人有返还情节时应当据实扣除返还的数额:行为人有偿还贷款行为时,犯罪数额应以行为人实际未过归还的本金数额为依据认定;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
符合下列要件的,可正确地认定为挪用公款罪,即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客观方面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侵害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