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31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不正当竞争主要有以下特征: 1、行为主体为经营者。 2、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3、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行为主体存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1)假冒或仿冒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商业诽谤行为; (7)公用事业和独占经营者的限
一是线下业务扩展到线上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如全国首例网络拍卖案系此类纠纷中之典型;二是新商业模式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如全国首例网贷评级商业诋毁案系在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商业模式下引发的纠纷;三是利用新技术手段实施侵权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如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内容有: 1、混淆行为。 2、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 3、商业贿赂。 4、侵犯商业秘密。 5、低价倾销。 6、不正当有奖销售。 7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
一、行为主体为经营者。 二、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行为主体存在主观过错。 五、损失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分别用七个条文来规定不正当行为,其中明确规定了不正当行为分别是:实行混淆行为,引消费者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对其商品作虚假、引人误解的宣传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如下: 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6.附条件交易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有: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竞争秩序混乱,造成不公平竞争;对其他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政府和执法机关的形象,增加消费者负担。
根据法律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即行为人非法窃取商业秘密、非法泄露或公开商业秘密、非
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要件为法律规定的经营者; 2、存在混淆行为等法律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对其它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4、造成的损害与实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
以下四种假冒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