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9
交通事故中的顶包行为,符合逃逸具有的隐瞒肇事者身份、逃避法律追究的本质特性,至于是否滞留现场,不影响其行为的认定。顶包后本人滞留现场实际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隐藏于现场,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具有高度的类似性和重合性,本质上应认定为逃逸
当事人交通逃逸,找人顶包的行为,顶包人的行为涉嫌包庇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包庇罪一般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严重,处最低三年、最高十年有期徒刑。且交通逃逸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
违法的。交通事故后找人“顶包”不但可能构成肇事逃逸,还有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肇事者是出于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犯法但为逃避法律追究仍积极实施妨害作证行为。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是是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的。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
肇事逃逸顶包的人被发现的处罚:构成包庇罪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前提是顶包的人要知道行为人有犯罪行为且还愿意为其顶包。如果是事前通谋的,则以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定罪量刑。
小事故肇事逃逸顶包处罚分为两种情况: 1、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顶包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 2、在肇事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顶包人涉嫌构成包庇罪,会受到刑事处罚。
肇事司机构成犯罪 一、顶包人如果是一般主体(非第二种罗列的情形),则应定包庇罪; 二、“顶包人”如果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冒名顶罪,则应定伪证罪。
交通肇事顶包后会构成逃逸,同时顶包的人员涉嫌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按相应的犯罪处罚。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擅自离开,也没有进行报案处理的,可以认为是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顶包构成逃逸。交通肇事后顶包在性质和目的上,都属于为逃避法律追究。行为人人未离开事故现场,也掩盖不了交通肇事后逃跑的本质。所以构成逃逸。
一、酒驾肇事逃逸的人按交通肇事罪处罚, 1.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处三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