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8
行政诉讼中确认无效的判决的适用情形是行政行为严重违法,需要予以撤销的情形。具体有: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明显不当的等各种情形。
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国行政诉讼的判决种类有四种: 一是驳回原告的行政诉讼请求。 二是判决行政机关重新做出具体行
担保银行个人贷款的主要形式如下: 1、抵押担保:借款人以所购自用住房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必须将住房价值全额用于贷款抵押; 2、质押担保:采取质押方式的,出质人和质权人必须签订书面质押合同; 3、保证担保:借款人不能足额提供抵押(质押)时,应有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措施多种多样,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种: 1、查封,一般针对不能移动或难以移动的物品而采用的在相关物品上加贴封条或张贴公告的形式; 2、扣押,一般针对容易移动的物品而采用的由法院提取、扣留相关物品的形式; 3、拍照,主要适用于
行政诉讼中委托代理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和被委托人签名的,载明委托事项、委托权限等相关信息的授权委托书。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的,也可以由他人代书,并由自己捺印等方式确认。
二者的区别: 1、审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审理;而行政诉讼则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审理。 2、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复议依据的是《行政复议法》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而行政诉讼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
代理行政诉讼被告应诉方式是: 1、行政机关代理人在接到起诉状副本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和答辩状等其他规范性文件; 2、行政机关代理人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承担举证责任; 3、行政机关代理人应该按时出庭应诉。
我国《行政强制法》中所规定的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方式包括: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以及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不可以。 1、首先,要有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报告。“可以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这就是说,执行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要提交申请执行书。有人认为,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是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必经程序。 2、
在行政诉讼中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法院会判决撤销行政行为: (一)做出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做出行政行为适用的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做出行政行为的程序违法的; (四)行政行为是超越职权做出的的; (五)是滥用职权做出的行政行
行政处罚主要有下列六种方式,分别是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吊销许可证、降低资质等级;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以及其他的处罚方式。
个人如果要通过行政诉讼来处理争议的,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诉状和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