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1
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是指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但由于行为人存在某种特殊原因,决定给予其行政拘留处罚不予执行的一种执行制度。主要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考虑处罚对这些人今后成长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但又能通过对其祈祷教育和
对于违法行为人所适用的行政拘留并不是行政强制措施,而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包括行政拘留、警告、罚款等。并且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处罚,适用于违法情节较严重的行为。
行政拘留不是行政强制措施,而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以下这些: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
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对违法行为人依法采取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财物等方式来强制其履行义务,但是该行政机关必须拥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否则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执行的程序化原则有:强制原则。准确原则。迅速原则。灵活原则。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执行。
刑诉法法定不起诉的情形: 1、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规定,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法
行政诉讼撤诉的条件: 1、撤诉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一审)和上诉人(二审)或经他们特别授权的代理人。被告或第三人和被上诉人均不得提出撤诉申请。 2、申请撤诉必须基于当事人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出于当事人自愿。 3、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规避法
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如下: 1、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等等。
行政违法行为包括两种情况:职务过错,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这类失职行为使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但还没达到渎职罪的程度。行政过错,即公民和法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以及人民法院。如果行政机关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可以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申请法院强制不履行的当事人来履行。
行政强制执行机关主要是法定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本章规定
以下情形,能申请暂予监外执行: 1、罪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属于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