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1
不尽赡养义务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继承遗产的。法律规定的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
《民法典》规定没有赡养老人仍然具有继承权,成年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义务,其中包括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养父母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有赡养能力却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在分割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是不分。
子女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也是能够分得遗产的,如果有能力赡养但是不赡养的话就可以不分或者少分,如果不尽赡养义务被赡养人有权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被赡养人婚姻关系变化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尽赡养
被继承人死亡前放弃继承是无效的。 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而继承权的取得亦是依赖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方才取得。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 也就是说,放弃继承最早的时间即是始于继承开始也就是被继承人死亡时。因为,
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后一般是不可以继承遗产的,如果继承人在放弃继承权后,想恢复继承权,其他继承人表示同意的,由人民法院根据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提出的恢复理由重新进行认定,人民法院认定为可以恢复的就可以。如果遗产已经分割完了,是不能继承的。
未尽赡养义务是还可以继承遗产的。根据相关规定,子女不赡养老人,也是拥有继承权的,但是老人可以因子女未尽赡养义务,在订立遗嘱的时候不指定子女为继承人。而且法律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父母一般是不可以放弃被赡养权利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已经成年的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等相关义务。该义务是基于双方的关系而产生的,且我国相关法律并可以无放弃被赡养的相关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不可以自行放弃继承权。放弃继承的主体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人作出的才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无行为能力人本人是无法决定放弃继承权的,无行为能力人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其放弃继承权或接受遗赠的手续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但一般情况下,其代理人不得侵犯其权利,也就不得为其做出放弃继承的决定。
无行为能力人是否放弃继承权或者接受遗赠,他本身无权决定,而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来决定;无行为能力人继承遗产或接受遗赠的手续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相关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保存被赡养人的自然情况的证明;赡养人的自然情况、人数,与被赡养人关系的证明;被赡养人健康状况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医疗诊断(或鉴定结论)、经济收入情况的证明等。
债权人可以放弃担保人的责任,债权人放弃担保人的责任属于放弃其权利的行为,实际上是降低了其实现债权的可能,所以法律没有关于禁止债权人放弃担保人责任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不赡养老人能继承财产。一般会少分或部分遗产。但若其不赡养行为构成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且被继承人未表示宽恕或者事后未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丧失继承权,不能继承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