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4
拖欠工资属于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劳动者不可以直接起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能就工资纠纷协商一致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若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劳动者索要被拖欠的工资需
拖欠工资案件起诉,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起诉状;经过劳动仲裁程序的文件;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材料;原、被告的身份证明;委托他人诉讼的,授权委托书和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其他。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
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能证明拖欠工资的证据。具体包括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 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3、
工厂拖欠货款起诉需要的资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拖欠工资的起诉方式: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只有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才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将原告口头陈述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起诉状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书面依据。
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农民工应当先进行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能提起诉讼。 起诉流程是准备证据资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申请立案。人民法院对对符合条件的起诉,必须受理后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
搜集公司拖欠工资的证据,自己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单、工作证等,到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公司被投诉后,仍然不支付工资的,协商不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者去劳动部门投诉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需要携带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
写一份起诉状,内容包括原告、被告的基本情况(明确的姓名、住址、职业、年龄、工作单位等)、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提供主要证据的复印件以及原告身份证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