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2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 1、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 2、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3、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4、客体要件: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贷款诈骗的立案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贷款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按具体情况而定,情况如下: 1、申请贷款材料真实可靠,不会因为还不起而成为刑事案件; 2、申请贷款材料虚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可能涉嫌贷款诈骗。 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欠货款跑了不会构成诈骗罪,欠货款跑路属于民间借贷纠纷,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
贷款诈骗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有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 2、行为人必须有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行为。 3、诈骗贷款要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诈骗罪的基本要素: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 1、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 2、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3、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4、客体要件: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主观上具有骗取他人财物的故意,客观方面实施了诈骗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贷款诈骗罪的表现形式为: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
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但是单位不属于一般主体,所以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构成贷款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