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6
不负刑事责任的赔偿方式:应由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就民事赔偿事宜予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对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人已作出不追究刑事责任决定后,还需要负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即使
轻伤一级从犯负刑事责任最多拘留三十七天;根据《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其刑事责任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的特征有: 1、在主观上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 2、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
胁从犯的认定标准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胁从犯的刑事责任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对此有相关规定。
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作用相对较小,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 参与实施少量或部分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 怍用相对较大的,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20%-30%; 参与实
14岁指的是满14周岁的话,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具体情况如下: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不满14周岁一般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
从犯刑事责任如下: 1、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作用相对较小,未实施犯罪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2、参与少量或部分犯罪实施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 3、羞辱相对较大,未实施犯罪行为的,可以减少
胁从犯指的是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若是犯罪分子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定胁从犯。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我国《刑法》中的规定承担刑事责任,即应当对其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
胁从犯要负的责任: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处罚,但在此基础上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其本身没有犯罪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因此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