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民间借贷复利计息无效,如果复利计息的方式超出了法律规定范围的利息则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对于超出法律范围的利息可以不予支付,但是对于合理的本金及利息应当按时偿还。
有效。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方式为:本金*利率*使用时间。不能约定复利。民间借贷可以是有偿(有息借款)也可以是无偿(无息借款)的,是否有偿(有息)由借贷双方约定。
利滚利是民间的讲法,法律上称为复利。关于民间借贷是否可以计算复利的问题,我国法律一直没有明确规定,至今法律上仍是既无肯定又无禁止。根据民法 “法无禁止即自由” 的原则,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计算复利的:⑴
借条复印件在作为证据使用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过与原件核对无误或者对方当事人不表示异议,即被采信;另一种情况就是因无法与原件核实或者遭到对方当事人的异议即被否定。 在使用借条复印件作为审判案件的证
民间借贷允许复利,但是复利中所计算的前期利息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如果超过的,对于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的复利。
法律咨询解答 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复利是有效的,但最终的利息不得超过年利率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民间借贷只要与法律规定的条件相符合,即合法。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行为,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中,有约定要支付利息的,那么借款的利率必须要遵守规定。同时,民间借贷的利率,能适当的超过银行的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第二次修正)第25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其中的“一年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