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要约是否有法律效力,要看是否符合条件。要约只有满足以下3个条件时,才会具有法律效力:1、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相对人作出;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并在承诺时表明其受意思表示的约束;3、要约
超过10十年的欠条,只要是合法签订的真实有效的,欠条本身都是有效的,但是欠条诉讼时效可能失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欠条超过诉讼时效期后,债权人起诉债务人主张债权的,如对方提出诉讼时效的问题并提供证据证明,则该笔债
婚约没有法律效力。婚约订立后,任何一方均可作出解除婚约的意思表示,无须征得对方同意,即产生婚约解除的效力。如果双方是有办理合法的婚姻登记手续,依法形成了法律承认的婚姻关系,那么二人之间的婚姻就会具有法律效力。
居间费用超过3%不违法,居间合同收费标准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约定内容要体现公平原则,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对于居间费用超过3%是否违法,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居间的费用,可由当事人之间协商确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达成补充协议或按照合同条款、交易习惯来确定。如果仍不能确定的,可根据居间人的劳务来合理确定。
要约具有法律效力,在其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其生效后要约人受要约所表达的意思表示拘束,此时要约对要约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对于受要约人的法律效力只有在其作出承诺时才具有。
要约具有法律效力,在其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其生效后要约人受要约所表达的意思表示拘束,此时要约对要约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对于受要约人的法律效力只有在其作出承诺时才具有。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
约定在本质上也是合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同约定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这个“法律效力”不是说合同本身是法律,而是说由于合同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意
婚约没有法律效力,婚约引起的财产纠纷,诉到法院一般会受理。法院的考虑是解决财产问题,而不是特别指向婚约。婚约又称订婚或定婚,是男女双方当事人以结婚为目的而达成的协议。
居间费用超过3%违法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居间费用,居间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只要该费用是居间合同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当事人认可该约定的居间费用,则居间费用应按照约定的标准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法律上对居间费用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
追究,超过2年才不追究。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行政违法行为超过6个月的,还会追究法律责任的。《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