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仲裁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依照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申请书应载明法定内容,包括: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申请人只需要向工作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即可。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向劳动仲裁部门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被诉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信息资料、证据材料清单及证据说明。同时,因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
1、申请人申请撤诉必须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仲裁庭提出申请 2、撤诉申请必须由申诉人提出 3、撤诉的目的必须正当。 申诉人申请撤诉并不一定就会得到批准。仲裁庭还要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申请是因为规避法律,另一方当事人的胁迫或者撤诉的结果会损害国家
执行劳动仲裁裁决的方式是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
1、提交仲裁申请书; 2、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3、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4、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予以收集。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的,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予以收集。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的
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是不能领取失业金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但是失业金是不能申请的,失业金的领取时需要员工达到领取条件就可以领取的。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领取失业金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否则无法领取。
仲裁庭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进行劳动仲裁,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仲裁缺席为被申请人的,可以确定劳动关系仲裁,若申请人缺席,则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当事人不参加仲裁开庭审理的,应当根据其在仲裁案件中的地位,作出相应的处理,即对申请人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劳动仲裁胜诉后,如果是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其他的案件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
劳动争议是可以申请仲裁的。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了确认劳动关系、或者与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事项有关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