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6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或者生育多胞胎的,可以增加产假时间。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法定节假日包括: 1、元旦节(新年,1天); 2、春节(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3天); 3、清明节(1天); 4、劳动节(1天); 5、端午节(1天); 6、中秋节(1天); 7、国庆节(十月一日到三日,3天)。一年的法定节假日共有11
国家公休假具体时长的规定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
请假事由分事假、病假、婚假、丧假、公假、工伤假及产假等七种。事假是因为职工因为私事请假,是否批准用人单位具有自主权,企业职工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工资报酬。病假,是职工患病,由职工本人到用人单位指定的医疗机构,经执业医师检查后,需要停工
国家对产假的具体规定如下: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
就国家的规定而言,对女职工的生产假期进行了特别的规定,一般而言是享有98天的产假,对于8个月胎死休假,应当按照国家的标准,享有基础的98天产假,由于属于流产,应当酌情多增加部分产假,如果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说明对产假的特别要求也可以按照双方签
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者聘用合同。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
法定的婚假为3天。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自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国家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带薪年假天数与其自身的工龄挂钩: (一)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5天; (二)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0天; (三)已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5天。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假高
国家法定婚假为3天,各地方因政策差异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不得低于国家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职工在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按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不得有克扣、无故拖欠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