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2
刑事拘留的时间一般是3天,最长37天。公安机关要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检察院在7天内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可以继续侦查,期限是2个月。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
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受到行政处罚的,如果属于情节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缓刑有可能会被撤销,所以在缓刑期间内的犯罪分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
能再判缓刑。对于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满足条件可缓刑。未成年人、怀孕妇女、年满75周岁的人都可以。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悔过表现,被认定没有再次犯罪危险,或被宣告缓刑后,犯罪分子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和产生恶劣影响,同时不能认定构成累犯、
刑事拘留期间可以探望,但是必须经过批准才可以。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
不知道判决正式作出没有,没作出的是折抵刑期的问题,已作出的则是剩余刑期能否减刑的问题,即刑罚执行期间,因表现好而享受的奖励。 判决作出,交付执行前剩余刑期一年以下的会在看守所执行,在看守所执行的同样适用减刑的规定。
刑事拘留期间可以保释,但要符合下列条件:即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社会危险性较小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社会危险性较小的;或者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等条件。
一般情况下,关在拘留所案件审判要等四至六个月。案情简单的经历时间会短一些,案情复杂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从被刑事拘留到被判刑,期间要经过几个阶段的羁押期:公安机关刑事拘留→逮捕→刑事侦查→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开庭审理→判决。
如果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的犯罪行为和被拘留或者被逮捕以前被羁押的行为系同一行为,不论羁押在何处,只要是完全限制了人身自由的,被羁押期间即可予折抵刑期,羁押一日折抵管制刑期二日,或者折抵拘役、有期徒刑刑期一日。
刑事拘留最长时间是37天。对于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别规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
刑事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 对于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别规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
刑事拘留时最长期限为14天,一般从进到看守所算起。在14天内侦查机关要报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包含在14天内,如核准则逮捕,否则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延长期限的刑事拘留期为37天,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在该期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