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垄断指少数大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独家代理不属于垄断行为。独家代理协议并不是一种排除竞争的行为。而且市场份额也没有达到能控制市场的优势。独家和垄断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独家代理也可以是区域性独家经营。但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有4种: 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4.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垄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张自己的经济规模或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地位。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3条的规定,垄断行为一般指三种经济垄断,具体包括: (一)垄断协议;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区别是:是否存在竞争不同。垄断企业的数目不同。寡头垄断是指一个市场中每个公司的产品无独特性,并且竞争者的数量有限。完全垄断是指在市场上没有竞争者。
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垄断竞争指许多厂商生产并出售相近但不同质商品的市场现象。垄断竞争是在旧经济中常见的一个特征,同时这一特征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垄断就是一家独大,垄断竞争是一个行业内只有少数
独家代理不属于垄断行为。独家和垄断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独家代理协议并不是一种排除竞争的行为。而且市场份额也没有达到能控制市场的优势。而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垄断的行为如下: 1、行业、部门的行政管理机关开办经济实体,利用手中的审批权、物资权、信贷权、税收优惠条件等,参与同行业的不平等竞争。 2、为保护本部门、本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封锁市场,限制行业、部门外其它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3、限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存在如下区别: 1、垄断企业的数目不同,寡头垄断存在着一家或者多家寡头企业,完全垄断只有一家企业。 2、对价格的影响力不同,垄断寡头是单一的垄断但不能决定市场的价格。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区别如下: 1、存在竞争不同,寡头垄断中还是存在着内部竞争的,虽然寡头垄断中寡头的数目有限,但是仍然存在着多个寡头,而完全垄断只有一家企业存在,没有竞争; 2、垄断企业的数目不同,寡头垄断存在着一家或者多家寡头企业,而完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有4种: 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4.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经营者垄断经营的,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其处罚标准是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经营者之间的价格垄断行为包括: 1、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 2、通过限制产量或者供应量,操纵价格; 3、在招投标或者拍卖活动中操纵价格; 4、其他操纵价格的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向经销商提供商品时强制限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