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4
工伤认定是认定劳动者是否为工伤,是否能享受工伤待遇;劳动能力鉴定是鉴定劳动者的伤残等级和生活自理能力,根据不同等级,具体确定劳动者可以享受的工伤待遇,工伤认定是基础,劳动能力鉴定更具体。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鉴定的程序如下。 1、因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2、鉴定者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做鉴定。 3、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由专家确认后,
职工的劳动伤残等级的鉴定标准:如果职工符合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等情形的,可鉴定为一级工伤;如果具有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或者面部有瘢痕等情形的,可鉴定为十级工伤等。 工伤鉴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
劳动能力鉴定十级标准: 1、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2、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3、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的工作程序如下: 1、职工或其单位向省劳动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2、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登记; 3、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是否受理意见,并通知申请人; 4、
对劳动能力鉴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然后根据鉴定结果、用人单位工伤投保情况、鉴定的次数不同,分别由不同的主体实际承担。 (1)初次鉴定的费用。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工伤职工购买了工伤保险的,则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没有为工伤职工购买
精神病的劳动能力鉴定可由劳动者的近亲属或者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为其申请,申请人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提出申请,提交劳动合同、单位的营业执照、劳动者的身份证明等申请材料;之后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依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依法作出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主体有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法律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劳动能力要再次鉴定。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部分共同确定的,内容较多,直接查看《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核实自己的伤情属于哪一个等级。一般劳动能力鉴定分为功能障碍程度鉴定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鉴定。功能障碍程度分为10个等级,其中1级最严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