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1
贪污属于刑事案件。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服刑期间有举报重大犯罪行为的,是有可能获得减刑机会的。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1、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
贪污50万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客体不同,贪污罪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挪用公款罪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能。二者的主观方面不同,两个犯罪都是故意,但是贪污罪有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意思,挪用公款罪没有。在客观方面也有不同,贪污罪是
刑法中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有: (一)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二)两者主观故意内容不同。贪污罪的主观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不准备归还;
挪用公款与贪污罪相比较: 一、对犯罪客体侵犯程度与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 二、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 三、犯罪的目的不同。 四、犯罪的危害程度不同。 五、构成犯罪的时限要求不同。 六、在特定情况下的法律后果不同。 七、量刑程度不同。
是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383条的规定按贪污罪定罪处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说明其主观故意已经转化,即由暂时使用转变为永久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有: 1、两者侵犯的对象不同,虽然两种犯罪都侵犯了公共财产权,但侵犯程度不同,社会危害也不同。贪污罪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挪用公款罪只侵犯了公款的占有、使用和收益; 2、两者的主观故意内容不
环境污染罪判刑是根据污染环境的程度和造成的后果决定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
公务员撞死人用公款赔偿,不必然构成贪污罪,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公务员驾驶的肇事车辆应是公车,属于公车私用情形; 2.在挪用公款之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即将用于赔偿的公款永久地占为己有。
不一定,人大代表犯贪污罪不一定判缓刑,自首、坦白、重大立功,这些都是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条件。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一万元以上,除具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等法定减轻情节的之外,一般不适用缓刑。
贪污罪可以判缓刑的条件是: 1、犯罪分子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