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行政复议不是行政仲裁。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通过申请复议来解决行政争议、救济其合法权益的一种方法;而行政仲裁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按事先或事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审理,并作出最终裁决的行政司法行为。
对行政处罚申请复议后,如果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或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应的证据等材料,在十五日内及时起诉。该期限自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败诉的法律后果:维持原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法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
在行政诉讼案件结案后,当事人不能再申请复议。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受理,特殊情况下,由本级行政机关受理。若是对诉讼结果不满,可以再提起上诉,但不能去申请复议。
行政诉讼期间政府是不能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强制执行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同时也不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才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强制决定决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是所有的土地争议都必须先行政复议,只有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才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证据无效的情况包含; 1、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 2、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
不可以。行政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有以下这些: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2、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共同的名义
税务行政诉讼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提起;但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明显不当的。
以下这些是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 (一)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 (二)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三)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 (四)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五)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