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3
具体条件是: 一、申请再审的主体只能是原审中的当事人,即原审中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判决其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二、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三、申请再审必须在
刑事案件的案外人再审程序可以直接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1、立案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 2、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 提前3日通知当
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为: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一)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 (二)最高人民法院和
刑事诉讼法启动再审的条件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确有错误的。
《刑事诉讼法》中启动再审的条件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确有错误的。
刑事第二审程序抗诉的条件是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以及确有抗诉的必要性。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抗诉范围的限制。
《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 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2、作出是否受理决定; 3、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
行政诉讼二审的程序有: 1、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或者法院判决承担义务或减损其权益的第三人不服的,都有权提起上诉,由此启动二审。 2、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且一般应当开庭审理。 3、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内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当全面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审查不受上诉人在诉状中止范围和上诉内容的限制。行政诉讼的二审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1)书面审理。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