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5
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0〕17号修改的司法解释之一) 为正确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犯罪未遂是犯罪嫌疑人已经开始实施的犯罪,由于实施法律规定,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条件的犯罪行为。开始实施的犯罪的行为分为主观和客观;主观,犯罪嫌疑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的行为开始显现出来;客观,犯罪嫌疑人除了意志以外的原因并没有得逞。
醉驾未发生交通事故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对于医疗事故的司法解释,目前只有一部,就是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司法解释对刑法无法详细规定的医疗事故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比如规定了患者因缺陷医疗产品受到损害,起诉产品的生产者
确定赔偿责任: (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 (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因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
环保犯罪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有害物质。
盗窃罪司法解释: 1、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2、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
毒品犯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持有等,下面分别分析这几种行为方式司法解释中的未遂问题。 (一)走私毒品 走私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将其运输、携带、邮寄进出国(边)境的行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毒品,或者在内海
刑法自首的司法解释有:自首包括一般自首与特别自首。一是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则仍视为自首。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和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和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导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罪的司法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中也有改变,导致使国家重大的损失的,改判三年以上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或者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或者通过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的行为。我国在2012年对渎职犯罪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解释,具体规定了哪些情形是“情节特别严重”,哪些情形是“造成重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情节,同时,也对不同主体的不同行为进行了较为
盗窃罪的司法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到3000元以上,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会被人民法院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单处罚金。盗窃数额巨大的,会被法院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