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6
工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原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原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原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
单位不发工资投诉具体如下: 1、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局投诉。 2、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投诉。 另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或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
单位发生工伤可以向社会保险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申请结果下来之后申请工伤鉴定,最后计算赔偿额。赔偿额要参照以下进行计算: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按照以上项目计算出赔偿金额后,如果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由
发生工伤,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申报: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
工伤认定期间工资待遇如下: 1、职工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原工资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特殊的,经设区市级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工伤职工评定后,
工伤认定期间工资发放的方法: 1、因工伤不能上班,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待遇的,其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计算发放; 2、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劳动者可以在劳动能力鉴定后,
因工受伤期间的在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是正常支付的。 按照规定我国职工在工作期间受到了事故受伤或者长期工作的缘故患了职业病的,需要暂停工作进行治疗的,在规定的12个月停工留薪期间内,职工原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每个月按时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
单位应按月发放工资。但是不同的用人单位有不同的经营需要,也有不同的财务政策和财务惯例。 因此法律允许用人单位支付周薪、日薪、甚至时薪。所以工资也可按周、按天发放,但最长发放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发放工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否则劳动者有权向劳动局举报投诉。
单位应按月发放工资,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当单位不按月及时支付工资时,员工可向当地劳动及社会保障部门反映此事,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纠正公司的错误做法,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员工的工资和赔偿金。 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