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9
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当事人(被执行人)与利害关系人(案外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但第二百五十六条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中只规定了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情形。故案外人执行异议可以中止执行。提出异议,一般应由案外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书写
执行异议之诉期间停止执行。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即被执行人与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但法律规定中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中只规定了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情形。故案外人执行异议可以中止执行。提出执行异议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执行异议之诉的起诉条件: 1、必须在执行过程中; 2、必须经过执行异议审查的前置程序; 3、必须有明确的诉讼请求; 4、必须有具体的事实和理由; 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
1、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申请已经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 (二)有明确的排除对执行标的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与原判决、裁定无关。 (三)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
处理方式为,法院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时,应当对案外人是否享有实体权利,并能否阻却执行作出最终的实体判决。执行异议以形式审查为原则,以实质审查为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执行异议之诉作出了规定。异议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载明异议的具体内容的申请书,同时需要提交异议人或者复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
提出执行异议之诉的方式是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的事项有: 1、申请执行异议的主体人的身份。 2、请求法院中止实施执行措施的涉案财产的名称和范围。 3、提出执行异议的详细事实和理由,如自己是该财产所有人的证明或获得该财产的时间和
执行异议之诉管辖法院是执行法院。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当事人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存有争议,请求执行法院解决争议而引起的诉讼。执行异议之诉是执行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执行法律关系纷繁复杂,执行中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形在所难免,救济与侵害理应相
执行异议之诉有期限,十五日。案外人、当事人对执行异议裁定不服,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由执行法院管辖。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当事人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存有争议,请求执行法院解决争议而引起的诉讼。执行异议之诉是
对执行异议的审理,应当根据以下程序进行: 1、法院在接受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的执行异议后,首先要对执行异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进行审查; 2、然后需要对异议的理由成立与否进行审查; 3、最后由三名以上执行员合议讨论,并应报经院长批准
第三人撤销之诉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也可以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根据法律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非因自身原因没有参加到他人之间的审判程序,针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生效判决中对其不利的部分,予以撤销的请求。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程序未做明确规定。根据法律规定,第三人向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法院提起撤销之诉,应当提交撤销之诉起诉书。撤销之诉起诉书应当包括: 1、当事人及代理人。第三人为原告。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当事人为被告; 2、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