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1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两者虽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的犯罪行为,但侵犯的客体和主体要件
贪污罪情节界定:贪污救灾、抢险、防洪、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赠等特定款物。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到党纪、行政处分或者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追究的。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拒绝说明赃款赃物的去向,导致赃款赃物无法追回或者不配合追回,导
贪污罪与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之便的区分标准: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侧重于职权活动中的操作行为;相对于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言,强调的是职权活动中公权力的应用行为。
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仅限于公共财产,不能是房地产,侵占罪不仅可以是公共财产,还可以是私人财产,包括房地产; 2、犯罪主体不同。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代为保管他人财并侵占他人,就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
挪用公款与贪污罪的区别如下: 1、侵犯犯罪对象的程度不同于犯罪对象的范围; 2、犯罪行为方式不同; 3、犯罪的目的不同; 4、犯罪的危害程度不同; 5、构成犯罪的时限要求不同; 6、具体情况下法律后果不同; 7、量刑程度不同。 《中华人民共
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犯罪区别在于: 1、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而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 2、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贪污
第一,犯罪客体不同。贪污罪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而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只侵犯单位所有财产所有权。其二,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
在我国贪污罪的证据应包括有: 1、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 2、有关犯罪情节的证据; 3、犯罪主体方面的证据; 4、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据。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有:主观方面不同。贪污罪的主观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而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故意是暂时占有并使用公款。行为方式不同。贪污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侵吞、盗窃、骗取等方法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而挪用公款罪的行为表现为擅自决定动用本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如下: 1、两者侵犯的对象不同。虽然两种犯罪都侵犯了公共财产权,但侵权程度不同,社会危害也不同。贪污罪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全部权力,挪用公款罪只侵犯了公款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 2、主观故
煽动分裂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界限: 1、前罪的行为人多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后罪的行为人多为影响力较大的政界要人; 2、前罪是出于煽动的故意,后罪是出于组织、策划、实施的故意; 3、前罪是煽动行为,后罪是组织,策划、实施分裂的行为; 4、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