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4
停工留薪期,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用人单位应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申请工伤鉴定,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
工作中突发疾病不一定算工伤。如果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
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算工伤。根据我国法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或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受到事故伤害的,包括因为履行工作而遭受到的意外伤害,以及个人在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伤害均可以认定为工伤,即工作时间突
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工伤认定问题:工伤认定中,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只有产生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后果,且突发疾病产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才能视同工伤。在理论界对于48小时的认定中存在争议:是否将抢救的时间延长,仍然在讨论中。
通常情况下,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是否算工伤,不在于伤情是否严重,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工伤认定条件有: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因为从事和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才受工伤
工伤认定的时间是一年,从受伤之日起开始计算。根据相关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一般从工伤认定之后就可以进行赔偿,工伤赔偿时间是没有明确的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应当经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赔偿项目包括:住院伙食补助费;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其他。
一般是按工伤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发放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人在工地受伤属于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进行治疗期间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职工因工伤而病休,如果在停工留薪内的,工资照常领取,由用人单位按照其原工资福利待遇来按月发放;若休的是病假,而由用人单位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来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