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已经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不用负刑事责任,所以这种精神病人杀人并不会被判刑。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又规定,实施了危害他人、公共安全的暴力行为,不用负刑事责任,但还有继续危害社会
首先要知道这里的精神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间歇性精神病,一种是持续性精神病,但不管哪种情况,在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杀人,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不负刑事责任,而在精神正常时或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杀人,应当负刑
精神病人杀人问题,要分情况进行处理:1、如果精神病人为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人,则应当负刑事责任;2、如果精神病人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则不负刑事责任;3、如果精神病人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是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精神病杀人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经司法鉴定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或者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予以强制医疗,此外,还需要承当相应
精神病病人可以离婚。精神病人可以在监护人的代理下起诉离婚,一方未患有精神病的,也可以和精神病人离婚。确系久治不愈,事实证明夫妻关系已无法再维持下去的,可准予离婚。
对于精神病杀人后的赔偿,一般是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精神病杀人没有具体的赔偿标准,需要根据后果分析具体的赔偿。具体如下: 1、对不能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完全精神患者,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2、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当头脑清醒时,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疑似精神病杀人,如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
需要根据精神病人杀人时的状况而定。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
精神病杀人后由其监护人赔偿受害人家属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经济损失。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需要视情形而定,如果犯人犯罪时处于精神病发病期间,不能控制自己的,则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犯罪时没有精神异常,病症消失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如精神病人在未发病期间杀人的,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