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合同到期双方虽然书面上甚至口头上都没有续约,但是如果实际中继续互相履行合同,双方认可的视为又达成新的合同,继续履行是有效的,但为了保险起见,建议重新签订一份合同,因为如果发生纠纷,就会比较麻烦。在劳动合同中,合同到期后,合同的效力也是终止的
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并非是否抵押的理由。倘若材料齐全、真实合法有效,登记机构没有予以拒绝的理由。首先,法律及行政法规并未规定当事人办理抵押权登记的时限,即并未要求当事人必须于抵押合同签订后多少日内或者一定期间内必须至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手续,否则将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行使解除权的履行期限届满,合同并不是一定解除。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四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可以约定抵押物。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抵押人的抵押物不足以清偿抵押债务的,按以下情形处理: 1、抵押人权抵押财产价值为
债务履行期限届满的与抵押是否有效无关,如果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有权处分的财产进行抵押,当债务人没有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对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可以,根据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或者当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这两种情形都是逾期时的法定解除合同情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抵押权人只能将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履行期限届满合同不一定解除。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协商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履行期限届满,当事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合同自解除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在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中,在担保方面,我们经常看到“主债务到期”一词,意思是:在民间借贷活动中,为了保证债务的履行,贷款人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在这种情况下,原借款合同称为主合同,双方根据借款合同产生的债务称为主债务,可以简单理解为还本付息
所谓“债务履行期届满”,是指债务人的债务已经到期需要履行,如果不履行到期债务,构成迟延履行,如果是金钱债务,那么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主张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到期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司法程序来主张债权。在约定保证期间时,如果约定的保证期
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期限届满之后,一方当事人继续按照原合同履行是否有效,这要看另一方当事人是否接受,如果接受,当然有效。因此,合同期限届满时违约方当事人想继续履行合同的,需要取得对方当事人同意或同意继续履行的表示,这时的继续履行才有效。
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期限届满之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