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8
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量刑标准为: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如果犯罪数额较大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是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1、以无实际现金或高于实际现金的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 2、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但并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或者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 3、以
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若是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那么可以认定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刑事责任判定为当事人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如果有以上情形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认医疗事故中的刑事责任: (一)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在主观上必须有过失; (二)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 (三)必须有人身损害的事实发生,且该人身损害应当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的损害程度; (四)医疗机构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要看是否实施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的行为;二要看是否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虽有编造
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追究的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