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行政诉讼第三人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原告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和证人型第三人。 1、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诉权的公民没有在法定期限内起诉,而是参加他人提起的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2、被告型第三人,是指应当作为被告参加诉讼,但因原告不指控,而被法院作
行政诉讼中,原告需要提交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起诉被告不作为的事实材料、行政赔偿中损害事实的证据材料。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
在行政诉讼中,若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以及再审的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行政诉讼案件委托人的办法: 1、委托人应书面写好授权委托书,内容包括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2、代理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法院的指定或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当事人本人的名义代为进行诉讼活
行政诉讼中的确认判决,指法院通过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一种判决形式。按照结果可分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与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法律规定由特定的当事人对特定的事项所承担的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不能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将承担败诉或不利后果的法律制度。行政诉讼中,被告并不是对所有的待证事实都承担举证责任,原告对某些事
行政诉讼的写作:主要是重视事实和理由,没有最后陈述的格式,也不必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下列组织后机关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 3.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4.委托某一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行政机关的内设
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被告在提出答辩状时一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
行政诉讼的书面审理指不开庭,只依照当事人的上诉状或其他书面材料进行审理。书面审理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只能在上诉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较明确的情况下进行。
起诉阶段在该阶段,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要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明确的事实根据; 4、属于受诉法院的管辖。受理阶段在
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如果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以复议机关和原行为机关为共同被告。 因为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的,应当以复议机关和原行为机关为共同被告。
如果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引起行政诉讼时效的中断: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的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行政相对人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或者与提起行政诉讼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