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1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具体而言,包括有关财产的纠纷(例如土地或不动产的归属,借款的归还等)或身份关系的纠纷,其诉讼程序需要参照民事诉讼法及各类民
对法院一审判决结果不服的,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
民事诉讼开庭时间的规定: 1、适用的是简易程序,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被告下落不明公告送达的,公告送达的期限是60天。
1、我国的民事案开庭时间,一般是要在三十天左右的,但是还是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复杂程度来确定的。 2、如果是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比较复杂的,此时人民法院是可以通过法定的程序,来延长审理的期限的。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是在六个月内执行。如果未执行的,可以半年后申请提级执行,法院做出判决以后并不会主动强制执行,是生效后义务人应当自动履行,你可以先拿判决书要求被告履行赔偿责任,如果对方拒不履行判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方的可执行财产。
开庭时间包含在审结期限内,具体开庭时间由法院安排。 一、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二、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民事诉讼开庭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民事诉讼中一般的开庭时间是: 1、适用的是简易程序,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被告下落不明公告送达的,公告送达的期限是60天。
民事诉讼法开庭根据法院适用的审判程序不同,开庭时间也不同: 1、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法院需要在三个月内审理结案,一般在受理案件后一个月左右开庭审理。 2、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需要在六个月内审理结案,一般在受理案件后二个月左右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我国法律对民事案件法院立案受理后,并没有规定具体开庭时间。从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立案以后,人民法院要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后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然后人民法院要在收到答辩状的五日内发送原
法院判决至少需要开一次庭,但是上不封顶,因为可能会有中止审理的情形需要多次开庭。法院最后如果不是判决结案,调解结案、撤诉结案都可以不用开庭。但是法院判决结案的,至少需要开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