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29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判断构成高利转贷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信贷资金的发放及利率管理秩序;在客观上表现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借款人;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而且以转贷牟利为目的。
要把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区别开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 在认定诈骗贷款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就以诈骗贷款罪论处。实际生活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因为经营不善
符合以下要件可判断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2、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4、在主
借名贷款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符合以下要件可判断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2、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4、在主
实施贷款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我国《刑法》第175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1万元就是立案的标准。
行为人的行为若满足以下犯罪构成要件的,即可以被判断为构成了隐瞒境外存款罪:即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和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客观方面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实施了依照国家规定应当申报而隐瞒不报存款,且数额较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符合以下要件就会构成诈骗罪: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包括: 1、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主体是对保管、分配和使用特定款物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关于特定款物专门使用的财经管理制度;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挪用国家特定救济款物,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
符合下列要件的,可判断为构成隐瞒境外存款罪:即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和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客观方面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实施了依照国家规定应当申报而隐瞒不报存款,且数额较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