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0
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途径: 一、直接诉讼,在这种诉讼中,原告为股东,被告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派生诉讼,就是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本应由公司来起诉,但由于各种利益关系,公司不起诉,股东可以自己提起诉讼。
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途径: 1、危害行为的停止请求权; 2、反对股东的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 3、对有瑕疵股东会决议的诉讼制度; 4、股东申请法院质疑公司是否存在之权利; 5、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股东损害公司利益的处理办法: 1、股东可以依法行使知情权; 2、股东可以依法行使召集和主持股东会议的权利; 3、股东可以依法转让股权的权利; 4、股东可以依法要求公司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5、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
股东出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股东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股东滥用自身权利逃避债务,出现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应对公司债务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股东利用关系损害公司利益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利用
损害股东利益纠纷的诉讼时效是没有限制的。请求股东确认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的诉讼,不受60日期限的限制。股东应当自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与公司就股权收购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股东可以在90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股东会决议
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诉讼时效是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法院予以撤销。 超过该规定期限提起的诉讼,法院不予受理。对于股东要求确认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的诉讼,不受60日的诉讼时效限制。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少数股东损益需要在利润表中扣除的损益。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分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相应的股票概念是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是一个流量概念,是指子公司其他非控股股东在公司合并报表中享有的损失利益。
一、直接诉讼。在这种诉讼中,原告为股东,被告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一共规定了提起这种诉讼的5种情况: 1、撤销股东会、董事会决议。 2、董事及高管人员违反职责。 3、不能行使查阅权。 4、要求公司回购其股份
损害股东利益纠纷起诉流程如下: 1、向法院起诉并递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 2、立案庭审查,如符合立案条件,立即向原告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等通知。 3、经审查决定立案的,进行排期。 4、排期后,由立案庭当即或通过邮政速递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 5
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处理方式: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的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债权人可以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