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4
行政复议后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后,自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则自复议期限届满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主要的区别是: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受理的,而行政复议是由行政机关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受理。特殊情况下是由同级行政机关受理,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争议是,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是根据行政复议法,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是
对于人民法院提出的行政诉讼与对行政复议机关申请的行政复议的区别是: 1、行政复议适用行政复议程序,而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程序; 2、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 3、行政复议处理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处理行政诉讼案件
二者的区别: 1、审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审理,而行政诉讼则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审理。 2、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复议依据的是《行政复议法》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而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二审申请再审之后,如果上一级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再审申请,则当事人可以申请二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申请二审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向其提出检察建议。
可以的。《行政复议法》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行政复议后,如果当事人已经收到复议决定书,则十五日内可以提行政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没有作出复议决定的,则当事人可在复议期满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提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后可以行政诉讼。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
行政诉讼后不能再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都是对当事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救济方式,但是当事人如果已经提起诉讼的,不能再申请复议,因为行政诉讼也是对行政复议的救济程序。
行政诉讼后不能再提出行政复议,只能先复议后诉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